循環經濟之再生自然──土地

循環經濟的第三個原則是「再生自然」。由獲取、製造、浪費的線性經濟轉向循環經濟,從而使我們在經濟、生產過程中保育自然生態,並為自然留下很有為的繁衍空間。

通過將我們的經濟從線性轉向循環,我們將重點從「開採」轉移到「再生」。我們不是不斷退化自然的生態,而是要建立自然的資源。我們開墾、發展農地的時候,要讓大自然的土壤能夠恢復肥沃,增加其生物的多樣性,並將生物物質歸還給土地;過分耕種,便會把它們的土地養分耗盡。

聖經中利末記第二十五章1-7節寫道:「耶和華在西奈山對摩西說:『你要吩咐以色列人,對他們說:「你們到了我賜給你們的那片土地以後,那片土地要安息,這是歸耶和華的安息。六年之內,你要在田地播種;六年之內,你要修剪葡萄園,收藏土地的出產;但是第七年,土地要有完全安息的安息,這是歸耶和華的安息;你不可在田地播種,也不可修剪葡萄園。收割後自然長出來的莊稼,你不可收割;沒有修剪的葡萄樹結出葡萄,你也不可採摘;土地要有安息年。地在安息年的自然出產,是給你們作食物的;就是給你、你的男女奴僕、雇工,以及你那些寄居在你權下的暫住者;還有你的家畜、你那片土地上的野獸,都要以地的一切出產為食物。」』」

幾千年前,神已經教導了我們應該如何使用土地。土地也要和人一樣,要守聖安息日,人不可窮黷地使用,亦要顧及生態平衡。

自然界中沒有浪費,當一片葉子從樹上掉下來,它會餵養森林。數十億年來,自然系統已經自我再生,沒有廢物。若讓生產經濟模式仿效自然系統,物料(包括能源)走向永續再生模式,碳排放問題便可迎刃而解。有人說,廢物是物質放在不適當的地方,廢物是人類的發明;亦有人說,當人類開始農耕,開懇土地,生態環境問題便開始衍生。這些說法形容得十分貼切。

Natura & Co.是南美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是一個企業再生自然的事例。它生產各種各樣的產品,包括肥皂、面霜和洗髮水等,依賴於亞馬遜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植物衍生成分)作為原料和材料,以及土著社區的「生物智慧」。它的主要商業模式的一個關鍵要素是「立林」經濟概念。簡單來說,這意味著一棵活的樹,比砍伐了的樹具有更多的經濟價值。這一理念保護了超過200萬公頃的亞馬遜雨林,造福大地。Natura有一個目標,就是到2030年將受保護亞馬遜雨林的土地面積增加到300萬公頃,十分值得表揚。

另一個轉向自然再生經濟的重點是食品工業。我們今天生產糧食的方式是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重要因素。食品工業過於依賴合成肥料、殺蟲劑、化石燃料、淡水和其他有限的資源,這是污染和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來源。改善土壤健康,除了幫助恢復自然碳循環之外,健康的土壤還能更好地保持水分,減少乾旱,並能夠更好地吸收水分,降低洪水的風險。依賴和建立吸收而不是釋放碳的健康土壤,又可以減少糧食生產中的溫室氣體排放。

應對氣候變化僅靠可再生能源,估計只能解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一半多些。其餘便是來自我們怎樣製造和使用各樣產品、食品,以及管理土地的方式。這就是循環經濟的可用武之地。通過採用循環經濟的第三個原則「再生自然」,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優先事項。我們的重點不單只是減少對環境的危害,也要注重如何積極改善環境。如果經濟遵照循環的原則,我們做得越多,收益就越大。

鄧允明博士
英國特許水務及環境管理學會會員(MCIWEM)
英國特許環境師(CEnv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