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戰術」(psychological warfare)就是運用心理原則的手段去改變別人(特別是對手)的心態,從而達到自己期望的影響。這些手段可以在任何有競爭對手的場合,更加會出現在戰爭中。比較早段的歷史記載是在公元前525年,波斯王國與古埃及開戰,波斯軍隊利用貓隻及其他動物作「人質」來對付埃及軍隊,結果打勝仗。原因是埃及人因為宗教原因及害怕被咒詛,不敢傷害貓隻。
比較常用的「心理戰術」是「殺一儆百」。歷史上,成吉思汗在十三世紀擴張蒙古版圖的時候,就先針對邊緣的村莊。他威脅村民自願投降,否則便屠殺所有生還者。結果他真是這樣對付那些反抗的村落,屠殺的消息傳開就令其他地方的軍人聞風喪膽。當蒙古軍隊來到之時,即棄械投降了。其實在中國的三國時代,蜀國的諸葛亮更是心理戰術的高手,例如擺出空城計、孔明借箭等。
由於近代強調人道及戰俘的生存權利,現今最常用的「心理戰術」就是利用大眾媒體,對全世界人(特別是自己的人民及敵國居民)宣傳自己乃正義之師,同時詆毁敵方各種行動。所用的手段有多種,包括散播仇恨言論、分化對方人民、插裝嫁禍的「假旗行動」、把對手抹黑、轉移焦點的「紅鯡魚」技巧等等。還有一種稱為「黑色宣傳」手法,就是偽裝成敵方來發報訊息,例如在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建立虛假的德國官方電台,向納粹德軍士兵宣傳,試圖瓦解他們的士氣。在同一戰爭中,德國也把飛機偽裝成英國軍機,在丹麥上空發放傳單,醜化同盟國的形象。
只可惜很多時候,為求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不斷宣傳假訊息(「煙霧彈」)誤導世人,例如堅稱敵對元首精神錯亂、對手使用生化武器等。好在事情發展下去,大多數能證明那些是無中生有的假消息;至終使散播謠言的那一方失去公信力。不過有些人早已先入為主,事實的真相影響不了個人的偏見。
舊約聖經約書亞記第六章記載了著名的「耶利哥城戰爭」。當以色列軍抵達該重鎮的時候,並沒有立刻進攻;反而採用每天抬著神聖的約櫃繞城行一週,除了祭司的號角聲響之外,全都肅靜無聲。這奇異的戰略可算得上是對耶利哥居民之心理戰,使他們容易產生焦慮及不知所措的感覺。第七日,以色列人則繞城七次,加重了城中軍民的緊張氣氛;跟著號角響起、全體以色列人大聲吶喊。這突如其來的響聲應該使人聞聲喪膽,驚惶之下失去戰鬥的心力。有人說,那巨大聲浪震破了城牆。若有此境況,又怎能守住那座城?因此,城被攻陷了!
麥基恩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