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方開戰之時

對政治家及軍事領袖來說,開戰的重點是勝利或失敗、得益或損失。但是對於一般平民,甚至參戰軍兵,戰爭只有損失──失去家園、工作、教育機會,以及朋友、家人和自己的生命。

在戰爭中的人,除了身體有機會受傷以外,心靈方面也會遭受重大的打擊,並且持續至戰爭停止以後。至於那些逃離家園,逃難到其他地方或國家的難民,同樣多方面面臨適應上的壓力,因而產生各類精神障礙。根據《刺針》期刊2022年5月份的社評指出,在2014年蘇聯攻佔烏克蘭克里米亞的時候,約有一百八十萬烏克蘭人遷離家園,當中(特別是非正規軍的民兵)約有三分一人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另外有22%人有憂鬱、18%人有焦慮病徵,還有身體各樣不適的軀體化精神問題。此外,因戰爭被囚的戰俘,更成為嚴重精神障礙的高危人士。至於自願參戰的民兵,雖然保護國家給自己一個生存的意義,但是由於缺乏訓練及戰事準備,一旦遇到廝殺場面往往應付不來,手足無措,出現恐慌情緒。最後,這類戰爭創傷在兒童及青少年心理上分外須要關注,將會持續出現負面影響,並且會產生各類精神後遺症。戰爭拖延越久,這些情況便會變得愈嚴重。

因此,撇開戰爭屬誰是誰非的問題,單單站在人道及愛好和平的宗教立場,對捲入戰爭的所有受創人士(特別非軍事人員),在救援人員的人身安全獲得保證的情況下,應該給予身心靈受傷害的災民合適的全人關懷服務。

雖然聖經確實記載了不少戰爭,歷史上基督教也捲入不少殘酷的戰事,但是基督教的精神是鼓勵和平,而耶穌更是「和平之君」(以賽亞書第九章6節)。耶穌對門徒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把自己的平安賜給你們;我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給的。你們心裡不要惶恐不安,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第十四章27節)

麥基恩醫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