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閱讀習慣須從小培養 逾四成青少年一年「冇讀書」

有調查顯示,約七成人在過去一年有閱讀書刊,但未成年人士則少於六成人有閱讀習慣。調查團體指,數據或反映疫後復常,致用於網絡辦公及電子閱讀的時間有所減少。另外,紙本書閱讀量的差距正逐漸加大,建議加強研究和追蹤青少年的閱讀行為。
資料來源:Am730
*** 倪紹強博士回應 ***
現代人的閱讀風氣下降,早成氣候,並不是甚麼新生事物,只是情況每況愈下而已。

我們都身處在這忙碌的世代之中,資訊發達,影像媒體更新速度超快,而且更吸引、更多元。要求現代都市人坐下,安靜地看看紙本書籍或刊物,彷彿是奢侈的事了。
然而,我相信「閱讀」某程度可以理解為歷久常新的高尚情操。有人會用「尚友古人」去形容閱讀先輩文字作品時所產生的化學作用。宋代學者黃庭堅提出,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就會面目可憎,語言無味。
另一方面,閱讀紙本書刊的好處是不受時空限制,並且可以更容易檢索前後章節,對視力傷害也較小。
我認為在不排斥視聽媒體的情況下,也宜爭取更多安靜閱讀的機會,翻閱健康有益的刊物,享受更優質的「Me Time」!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當然要從年幼時開始。
倪紹強博士
前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助理教授
*** 陳加恩校長回應 ***
家校宜及早為學童建良好閱讀習慣
2023年4月19日《am730》報道了香港出版學會在2至3月期間委託新青年論壇進行調查的結果,發現有近四成青少年一年內「冇讀書」,情況令人擔心!
這是一個世界性問題,香港情況已不算差,但要及早應對。各國政府都十分努力關注學生及青少年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正透過不同研究推出應對的策略。
5月17日教育局發布了《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 2021報告》,研究發現香港在43個國家或地區中排行第二(第一位是新加坡 ,第三位是俄羅斯,第四是英國,第五是芬蘭)。雖然香港已經連續四屆排名在全球三甲之內,但被委託進行研究的本地大學及研究中心卻發現學生在閱讀堂的表現並不理想。

閱讀是淘冶性情和吸收知識的好方法,必須及早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希望家長能以身作則,每天閱讀有質素的文章或書籍,與家人分享讀後感。
另外,學校需要關心個別有讀寫困難的學生的需要,及早識別他們的問題,按部就班,用不同的方法來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最後,讀物的內容十分重要,除了考慮內容的深淺程度,文章的價值觀和性質也十分重要。對未成熟的讀者來說,扭曲人倫關係、鼓吹犯罪、宣揚仇恨、負面、渲染暴力和驚恐的內容,實在不妥當。家人可以選擇一些充滿正能量的相關內容書籍,大家閱讀後,分享交流,不單增長知識,也為家庭加添不少樂趣。
盼望透過學校和家長的同心恊力,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閱讀習慣,繼而茁壯成長。
陳加恩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