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來,新冠病毒疫情爆發的隔離措施,使很多人十分規律地在家生活,理論上飲食失調的機會應該會減少。但對一些地區的人來說,卻因疫情而出現了食物短缺、物價上升甚至擠提,再加上其他社會心理因素(例如恐懼染病或疫情不明朗等),具體地影響了他們的飲食習慣及食物質素,當然也包括他們的運動行為。
對於患有飲食失調(主要是厭食及暴食行為)的人來說,困難比普通人更甚,病情易趨嚴重甚或復發。新西蘭有研究發現,在疫情隔離措施期間,因飲食失調而要入院留醫的人,無論是兒童或成年人,都明顯增加了(Hansen 等人2021)。類似的情況同樣也發生在澳洲地方(Philipou 等人2020)。在2020年7月,美國波士頓有一個調查,發覺飲食障礙的人在疫情期間,74%有增加了胡亂飲食思想,甚至減少了痊癒的動機。此外,77%受訪者出現焦慮、73%有憂鬱及80%有孤單感覺(Vitagliano 等人2021)。
同時,飲食障礙的實體醫療服務也因此大受影響,耽誤了病者求診時間,特別是新發病的人。至於舊病復發或需要覆診的病人,網上診症及治療逐漸普遍,更多專業的服務被使用者認為屬於高質素(Spigel 等人2021)。這種線上服務,雖然彈性很高,可配合病人的家庭生活,但這方式仍然有其限制,特別是病人對治療師的信心,亦失去社交互動帶來的好處。
飲食失調病人感染到COVID-19也有些特別發現。由於厭食症病人體弱,營養不良及免疫能力偏低,就算注射了疫苗,仍然容易受感染。不過,他們染病後的身體反應會比一般人小(例如體溫不高),往往導致延遲診斷及治療,令病情趨向嚴重及死亡率增加。但另一方面,他們則較少出現那導致身體過分免疫反應而死亡的「細胞因子風暴」。至於因暴食症而導致肥胖的人,他們的免疫能力同樣是減少,亦屬高危人士之一(Ostojic 等人2021)。
飲食失調嚴重起來會影響生命,故應該及時的診斷及治療。而飲食失調病人的照顧者,在疫情期間的精神壓力也相當嚴峻,需要額外的支援。聖經教導信徒要保守身體,這包括注重飲食健康。新約哥林多前書6章19-20節:「你們不知道你們的身體就是那位住在你們裡面的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你們從 神那裡領受的。你們不是屬於自己的,因為你們是用重價買來的。所以你們務要用自己的身體榮耀 神。」
麥基恩醫生